本报讯 “o-”“a-”“b-”“ab-”,这是四种稀有血型,代表rh阴性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熊猫血”。昨天,合肥的“大熊猫”们欢聚一堂,分享属于他们这个特殊群体的感动和故事。
献血时才知自己很稀有
“我是ab型rh阴性血,是在献血时才发现的。”个子不高、戴着眼镜的22岁姑娘郭鹏飞告诉记者,18岁生日那天,她决定用无偿献血的方式作为自己的成人礼,“没几天就接到了电话,被告知我是稀有血型。”
“和很多人一样,一开始还是有些害怕,后来和大家交流多了就好了。”现在,郭鹏飞管理着合肥稀有血型的qq群,每次发现有“同类”,她便主动邀请其加入,“大家互帮互助,不仅能给别人带去希望,也给我们自己带来希望。”四年间,郭鹏飞已经献血6次,总量达到2400毫升。
“很多人都是在献血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合肥中心血站负责人表示,“一般发现阴性血后,我们会主动和他们联系,并为他们建立档案。”
最贵“大熊猫”能凑三桌
rh阴性血的人很少,而在阴性血中,也分o、a、b、ab型血,比例为3:3:3:1,因此ab型rh阴性血更是少之又少。
“ab-型在合肥更是难找。”今年39岁的常啸已经加入合肥稀有血型联盟10年了,其间,他献血16次,捐献血小板5次,献血总量已经超过了10000毫升。
“第一次参加‘稀有血型联谊会’时,别的血型都能坐上两三桌,唯独我们ab型连半桌都坐不满。”常啸说,2001年他刚加入时,ab-型只有5人,“后来慢慢发展和寻找,去年有12个人,今年注册的有32人,来齐了能凑3桌了。”
多数“大熊猫”无从联系
据了解,从1998年起,合肥市中心血站就对每一位无偿献血者开展了稀有血型的筛选工作,已逐步建立了1616人的资料库,但目前能够联系上的rh阴性血人数却只有400人左右。
“有些是因为学业深造和工作调动,离开了合肥,而更多的则是因为频繁更换手机号码,使得血站无从联系。”合肥中心血站负责人说。
血站也提醒“熊猫人”,不管到哪个城市,最好尽快与当地血站取得联系,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家人和朋友知道自己的特殊血型,以便发生危险时及时正确输血抢救。
王仕刚 李婧美 本报记者 吴碧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