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晚10点,合肥北一环一工地,硕士城管沈童伟(中)和同事一起,监督工地冲洗车辆轮胎。
近日,常州城管一线执法部门招聘12名硕士研究生引发人们热议。其实,早在2009年7月,合肥市城管局招聘了100名大学生城管,其中就有11名硕士研究生。两年多过去了,那11名硕士城管还在坚守岗位吗?记者对他们进行了回访。
多数硕士城管进了办公室
2009年年7月,合肥市招聘了100名第一学历为本科的城管执法队员,其中有11名为硕士学历:2名被分到庐阳区城管,9名被分到包河区城管局。
“我们家的硕士城管走了3个。”近日,包河区城管局巫科长告诉记者,当时分到他们局的31名大学生城管走了6个,其中有3个硕士。
记者了解到,这3名硕士城管辞职的原因并不是不适应城管工作或者觉得大材小用,而是因为考取了更理想的单位。“一个人回了老家淮南,一个人跟爱人去了长沙,另一个考到安庆市一家法院做了公务员。”
包河区剩下的6名硕士城管,一半都已经不在执法一线,更多的走进了局办公室、指挥中心、环管科等部门。
而庐阳区城管局的2名硕士城管都还在一线安心工作,一个负责渣土车治理,一个负责其他市容执法。
他们为何选择留下
■中文硕士苏勋:硕士当城管不浪费
苏勋这些天忙得有些焦头烂额。3月2日上午,记者前去采访时,他正在赶材料。“现在我在办公室,材料多得很,比在一线还要忙。”
苏勋2009年从四川师范学院毕业后就报考了合肥市城管局。他笑着说:“我家在安徽,我就回来了。”
苏勋是从现场执法人员做起的,每天的工作是沿街巡查。那是他收获最多的一年。“我和辖区的大部分商家都认识,现在再去,也有不少人主动和我打招呼。”
“做好这一行不容易,我觉得城管主要是做群众工作,一件件看似很小的琐事,让我学会了与人打交道。”苏勋说。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一年多之后苏勋就成了滨湖城管办公室主任,去年11月调入包河区城管执法局办公室。对目前的工作状态,他表示满意:“城市管理是一个以实践经验为主的工作,需要的知识很多,平台也很大,一个硕士来当城管并不算浪费。”
■水环境学硕士吴琼:城管技术含量不低
对于吴琼来说,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他正在思考着在新的岗位上怎么做。“随着城市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以后我的专业肯定能用上。”他笑着告诉记者。
求职时,选城管还是选对口专业,他是有过犹豫的。“机会难得,我考试全部都通过了,但一想以后自己去当城管,还是有些不甘心的。”吴琼打趣说。
刚进城管队伍时,吴琼被分配到工地队,他也曾后悔过。“真是有些苦,每天就是与工地打交道,环境差,工作忙,累得很。”随着时间推移,加上自己对城管的认识,吴琼慢慢踏实下来。
“大家其实对硕士当城管有误解。”吴琼说,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能栖息我们的梦想,硕士只是一个学历标识,城管不是一个“工作技术含量低”的职业,城管的工作并非只是“管”,更多的时候还是“城”。“与很多成熟的行业相比,城管体系相对来说还不完善,这才需要提升,才会有更大的空间让人努力。通过文明执法,让城市更美丽,这才是我们城管的愿景。”
■生物学硕士沈童伟:专业用不上,一切从头学
当初安徽大学生物专业的研究生,成了庐阳区城管局执法大队渣土管理中队的城管,在每晚6点到次日早晨7点之间,沿着渣土运输的线路巡查,防止有人私自随意倾倒渣土。
3年前,沈童伟因对枯燥的实验室生活感到腻烦,求职时没有选择制药企业。恰逢合肥市城管局招聘本科城管,他一举而中。
“留下呗,毕竟是个稳定的工作,以后有好的再跳。”起初沈童伟是这么想的。面对宿州路旁一溜排的摊贩,沈童伟一度犯难。渐渐地,他适应了这个工作。半年“定岗锻炼”后,沈童伟被分去做渣土运输管理工作,一干又是两年,心也慢慢安定下来。
“大家都以为城管就是和小摊小贩打交道,是个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其实,城管的工作范围很广,随着社会发展,没有足够的专业才能,会越来越难以把这份工作做好。”沈童伟说,“硕士城管”的身份并没有给他带来特别的优势,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以前的专业知识都没用上,一直在补充学习新知识。”因为要做案例,沈童伟如今已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倒背如流。
这两年来,他的同门师兄弟们要么留校任教,要么在企业做研发,在老同学聚会里,沈童伟越来越插不上话,“感觉是在完全不同的领域里”,但他并不觉得自己不比任何人差。
他们为何选择离开
法学硕士方辉:做城管只是骑马找马
与苏勋、吴琼、沈童伟同年考入合肥市城管局的方辉,现在已经在安庆一个区的法院里工作了一年多。
最初求职时,方辉不想疲于奔命,稳定的工作是他的首选。看到城管招聘信息后,想也不想就报了名。“当时对城管的认识也不充分,但从大的方面说,这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行嘛。”他爽快地承认,当时自己也考虑到城管局是事业单位,有编制,是一份稳定的工作。
但他并没有稳定下来。“最初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街头执勤,管理流动摊贩,再写一些文字材料什么的。”但是,还没等他正式上岗,另一个消息就传来:老家安庆一家区法院确定录取他。在家人的劝说下,方辉选择了“回家”。
辉坦言,求职本身就是个“骑马找马”的过程,很多人都在为自己做几手打算。
方辉告诉记者,另一名曾经的“硕士城管”,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硕士沈黎红,如今在湖南长沙一家区检察院工作,“是为了爱情离开。”
他们带来了温和理性
“大学生城管的加入让我们也变得年轻和时尚了。”合肥市包河区城管局巫科长说。巫科长是一名老城管了,在他的眼里,这群大学城管成长得比他想像的还要快一些。当时31个大学生城管全部在执法一线,而现在他们开始慢慢开始回到局里,做一些更加专业的工作。“我们包河城管开通了微博,是全省第一个城管微博,这就是我们大学生城管田守峰提出来的。效果非常好。”
合肥庐阳区渣土管理中队中队长孙继豪说,开始他也没明白,一个生物研究生怎么会来做城管。不过相处久了,“研究生”这个标签慢慢淡化,“只是他的书卷气还在、更加擅长文字工作,管理过程中更加文明,说话也更加注意方式方法,更容易让人接受。”
“谈不上带来什么改变,顶多只是有一些创新,甚至只能说是融入了。”大学生城管田守峰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诚地说,到目前为止,他们带给城管的改变只是微小的,甚至可能只是表面化的,更多的还是在经历、摸索和思考。
“现在说大学生城管带来显著的改变不太可能,但他们更具理性精神与平和心态,优化了城管队伍的结构,促进了文明执法的开展。”合肥市城管局的一位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凭着更温和的执法态度和更理性的执法方式,某种程度上,大学生城管减少了执法中的冲突,也许时间再久一点,他们会带来更多惊喜。
申广跃 高翔 王飞 本报记者 袁星红 邵婧/文 王从启/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