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六安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生化室医生安娜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来自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安徽分库,说她5年前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现在与一名患者的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挂了电话,安娜既兴奋又无比遗憾,因为她去年患上了白血病……
六安“第一人”
安娜是一位有爱心的“80后”姑娘。1999年刚踏进大学校门,她看见街头的无偿献血车就主动靠了过去,听说献血可以挽救许多人的生命,她袖子一捋,献出了200毫升鲜血。此后,她经常义务献血。
2005年5月的一天,刚上班不久的安娜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小消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安徽分库正在全省征集志愿者。当时人们对于什么是造血干细胞还很陌生,安娜觉得既然是全省征集,就说明它很重要。
第二天,安娜请了假,风尘仆仆地赶到合肥,在详细了解相关知识和捐献的意义之后,她毫不犹豫地填写了志愿捐献书和相关表格,抽取了5毫升血液,交给组织配型实验室进行hla分型检验。
安娜没想到,她的这一举动使自己成为六安市第一个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在平淡中期待
上世纪80年代初热播的日本电视剧《血疑》,使人们认识了白血病。如今,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正以每年4万人的速度增加,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有400多万。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并不多。
安娜觉得,登记参加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一种高尚的奉献行为,可以为成千上万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新的希望,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值得的。
“过去这些年里,我除了学习和工作,最大的心愿就是期待自己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能早一天与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成功配对。”安娜发自内心地说。
从2005年捐献造血干细胞开始,安娜就是秉承着这样一种理念,等待着“配对奇迹”的发生。
噩耗突然袭来
然而,安娜还没有等到“配对奇迹”的发生,她自己却被无情的白血病击倒了。
2010年10月的一天,安娜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些异样:皮肤有些渗血。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她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采样给自己化验了一下,检测结果让她仿佛五雷轰顶!
此后,安娜在家人的安排下,到天津等地四处求医,为治疗白血病至今已花费了一二十万元。因为化疗,她原本姣好的容颜失去了光彩。
虽然自己从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变成了一名需要救助的人,但坚强的安娜一直是个性格开朗的姑娘,她在与病魔斗争的日子里,展现出了超出常人的一面。人们看到的安娜,还是那个爱笑、乐观的姑娘。
最后一个心愿
其实,勇斗病魔的安娜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借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唤起人们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识。
“这几年来,六安市的白血病患者增加了很多,这类患者寻找可以配对的造血干细胞比较困难。”安娜说,“要解决这个难题,就需要动员大批志愿者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
安娜说,六安作为一个拥有700万人口的大市,急需建立一个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工作站,为志愿者参加造血干细胞捐样提供方便。这样一来,捐献的人会越来越多,患者生的希望就越来越大。
沙明 本报记者 窦祖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