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真人第一品牌 »

宿州泗县一男青年为一位16岁北京女孩两次捐献骨髓-j9九游会真人第一品牌

 
3月2日,杨子威再次捐献骨髓。(图片由泗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泗县男青年为陌生女孩两次捐骨髓,受捐者感谢他给了两次生命

       “妈妈给了我第一次生命,那么这位好心人已经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现在又给了我第三次生命,我要好好地活着。”这是北京一位16岁女孩对两次捐献骨髓给她的“好心人”的感谢信。

       这个好心人就是杨子威,宿州泗县人,现在在武汉上大学,他在去年和今年两度捐献骨髓给同一个女孩。

       无偿献血纪念“成人”

       “18岁生日那天,第一次去献血后,一夜没睡好觉!”杨子威说,自己在读高二时就希望能去献血,但当他走到无偿献血车时,被告知未成年人不能献血,那之后,他一直期盼着18岁的到来。

       2008年4月,杨子威年满18周岁,为给自己成人献上一份有意义的”礼物“,他选择了无偿献血。当领到一本红彤彤的无偿献血证时,杨子威兴奋的一夜没睡好觉。此后,每隔半年,献血车上便会出现小杨的身影,他经常自豪地说:“我是o型血,是万能供血者!”

       当年10月15日,大学二年级的杨子威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的时候,在现场上看见捐赠骨髓的公益宣传,便毫不犹豫地填写申请表并进行了血样采集,成为了一名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同意为陌生人捐骨髓

       2009年11月17日,就在杨子威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者队伍一年之后,他接到了一封陌生的电子邮件:感谢您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您于2008年10月15日加入,现已经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

       “说实话,看这种邮件的感觉就像是突然手机接到一条短信,通知你中奖了,第一感觉是诈骗邮件,随手就准备点删除。”杨子威说。就在他准备将邮件删除时,一个生命垂危的小女孩形象出现在他脑海中,于是他联系上武汉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后,经核实确认,的确有一名患白血病的北京小女孩与他初步配型成功。于是,杨子威接受了高分倍配型,“我为自己有机会延续他人生命而感到幸运。”

       杨子威在家是独子,是父母掌上明珠,如今要捐献骨髓救助一个陌生女孩,在家人眼里,这根本就是在拿自己身体开玩笑。“外婆在家里担心得流泪,爸爸妈妈是强烈反对,还专程请假赶来武汉劝阻我,说把骨髓无偿抽取给别人,那不是损害自己的健康吗?留下后遗症怎么办?”杨子威回忆当时的阻力。

       在重重阻力下,杨子威动员老师、同学、医生合力公关,终于说服了家人。

       慰问金转赠其他病人

       说服家人后,医院计划2010年1月3日给杨子威做捐献手术。做完这样的手术,捐献者至少需要休息半个月才能恢复。但1月8日到10日杨子威有非常重要的考试在等着他,考虑到北京病人的病情紧急,杨子威决定不推迟手术时间,“我多耽误一天,北京那小女孩的生命就更危险一点。”

       2009年12月30日,小杨在父母、学校老师和湖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陪同下,带着复习资料到医院办理了入院手续。连续注射三天的动员针后,手术于2010年1月3日如期进行,所捐献的骨髓于次日火速送往北京。那时,杨子威还不满20岁,成为湖北省年龄最小的骨髓捐献者。

       手术后的杨子威在留院观察期间,从电视上看到四川师范大学一名女硕士研究生不幸得了白血病无钱医治,又将红十字会发给的5000元慰问金捐给了该病人。

       二次捐献时义无反顾

       捐献骨髓后,杨子威的生活一如往常,依旧忙碌在学习和工作中,但今年春节前的一个电话打乱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春节前一天,杨子威突然接到中华骨髓库的通知,说他之前捐献骨髓移植的那个患者共体复发了,生命病危,希望他进行二次捐献。

       仅一年之隔,又要进行二次捐献,杨子威陷入两难之地,“一开始犹豫过,毕竟二次捐献的例子太少了,全国也就十几例。我家里就我一个小孩,不考虑自己,也得考虑家人。”但杨子威知道,远方一个生命正在等待着他的挽救,他决定二次捐献。

       今年3月,杨子威在父母陪同下赶赴北京医院。“当时医生说二次捐献确实很少,现在反悔还来得及。”杨子威的父亲回忆说,但儿子当时就表示,好事做到底,一定进行第二次捐献。3月2日,杨子威再一次进入了手术室。幸运的是,手术非常成功。

       给了受捐者两次生命

       下旬,杨子威出院回到老家,生性好动的他一刻也不闲着,家里有现成的健身器材,他就在家里运动。看着儿子跟往常一样,父母总算放下心来。

       杨子威说,按照惯例,骨髓移植捐献者和被救助者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的。那位白血病患者的母亲写来了感谢信,信中提到,女儿希望妈妈代为转达一句话给好心人:妈妈给了我第一次生命,那么这位好心人已经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现在又给了我第三次生命,我要好好地活着。

       对于那个远在北京的小姑娘,杨子威和他的父母都给予了深深的祝福:“第二次希望要比第一次希望大得多,听说第二次的采集成功率在90%以上,希望她身体能早日康复!”

       “虽然现在不能见面,但我希望2012年春节的时候,可以和她见个面。我有时猜想她身上有我捐献的骨髓,长相会不会变得有点像我啊!”杨子威有些顽皮地说。

       陈红梅 本报见习记者 张涛 本报记者 刘建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网站地图